母爱就是一场体面的逐渐退出
GJD护盘进入深水区,市场困顿期。
如果说暴跌初期,就像三岁小孩,需要父母时时刻刻牵着手学走路,而现在就类似5,6岁,父母还是要看着,但是可以适当放手一点空间让孩子自己去试着走路,只有在摔倒的时候,再来扶。
因此,就像父母刚刚一点点放开的时候,孩子走路摔倒的次数就多了,这也叫给与成长的空间。
托底依然有效,但是阈值和空间,慢慢要放开一些。
这个预期要慢慢建立起来,不能还停留在日内一跌就护盘的惯性思维里。
不然5,6岁还不能独立走路的话,父母要护到什么时候?18岁吗。
基于此,从节奏上讲,当下要注意一下市场的波动放大,变盘倒不至于,托底逻辑还是在的。
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:母爱就是一场体面的逐渐退出。
适用当下。
当然,所谓体面的退出,是一点点的放手,而非一下子放手,也别想的太极端。
同时,临近51长假,上一次清明节后的暴击历历在目,因此相信多数资金对于持股过节的愿望起码相对一般,所以这两天的行情可能也就这样了,不温不火是最大概率。
另一个话题:
周末跟股友聊天,聊到了一个现在讨论度挺高的话题:
大家都说三四月份难做,但具体难做在哪里?
有一种难做,是市场毫无短线机会,毫无波动,一路下跌,这是没有什么可讨论的。
而三四月份的难做并非如此,回头去看,其实符合短线各种模式的正向机会是很多的,诸如连板,抱团,趋势,板块联动,等等等。
有这么多可以赚钱的机会,为什么难做呢?
因为,同样类似的模式买点了,失败票亏钱效应非常大,而你又没办法总能买到成功的那个。所以,收益上就会出现随机的大波动,哪怕你每一笔交易都是“模式内”。
最简单来讲:连板。连板属性的票上,出现涨停的次数几乎跟跌停的次数差不多。
只要失败,基本跌停。
所以,当下的问题,不在于没有机会,而在于,同样的机会,都是生死局:对了可能大赚,错了就是大亏,几乎没有中间值。
而如果运气在差一点,多买到几个模式内的失败票,当月基本就是巨亏了。
而应对这种局面,解决方式,绝对不是提升所谓的理解力,判断力。更简单的方式就是:
低频聚焦,账户管理。
其实很多所谓的“模式内机会”,都属于那种模棱两可的。
举一个典型的例子:天保基建上周四与上周五。
上周四,盘前是有抱团票首阴次日修复的预期的。而那天,天保基建开盘就作为抱团票当日分时最引领最主动的票。那天,是符合走势在前,逻辑走后,且抱团修复逻辑可能能进一步发展的逻辑的。
所以,周四那天,在模式角度是可以打板的。(符合最票,逻辑有发展的可能)不是说一定行,而是是基于模式,可以被分析的。
而周五那天是怎样的?
就属于抱团股明牌博弈,可涨可跌,因为他是抱团的第二波了,而非4月17日的国芳集团。(很多人周五把他类比17日的国芳,但是模仿的力度都是减弱的,且一旦涉及模仿,就是逻辑明牌了)
因此,也不是说周五一定不行,而是周五就纯粹赌大小了。
其实本月,很多亏损往往都来自于这种:偏明牌,逻辑在前,赌大小的失败。
同样的情况:比如晚上出了某个板块的利好,次日开盘要不要去追这个板块。
很多人说利好次日开盘不追涨,是祖训。
但其实,所谓祖训,不是说他一定不会涨,而是一旦他冲高回落,会大亏。
换句话说:就是看得懂,但是赌大小,难以分析。
最典型就是周五,以及今天的跨境贸易,连坑两次,还是连续。简直醉了。
因此,想要在这种行情里控制波动,就一定少去这种,逻辑在前,走势在后,陷入赌大小的机会。(他们有可能会涨,但是如果亏起来,都是大面)
更倾向于去做那种,走势在前,逻辑在后的机会。 (也可能失败,但往往这种失败会更干净,更可控。)
一般来说,走势在前的交易,人往往会很理性的,且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思考。
比如上周四的天保基建,你可以有大半天的时间考虑,要不要打这个板,而且你基本不会有太多逻辑之外的追涨冲动。
也就是:一般容易大亏的机会,就是当下涨势会诱发你去追涨的,往往都是逻辑在前,走势在后。
一般让你很冷静,很挑剔的机会,往往就是比较前置的。
自己感兴趣的话,可以好好体会一下,天保基建 上周四与上周五节点上的区别,想明白了这个,基本就弄清楚什么节点与节奏了。
今日强趋势股梳理:
化工:联合化学
医药:博瑞医药
peek材料:新瀚新材
电力:长源电力
注:这个模块罗列的是当天强势上涨且日K是强趋势的个股,他们仅作为一段时间内的观察标的, 仅为复盘用。
今日主要题材梳理:
化工:渝三峡A,亚太实业,中毅达,威尔药业,金能科技
电力:华银电力,华电辽能,华电能源,天沃科技
AI:鸿博股份,恒润股份,大位科技,天娱数科
- 上一篇:沪指窄幅震荡微跌0.2%,多只银行股创新高
- 下一篇:减持、ST集中释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