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在初期定性题材大小
今天讲两个话题:一个是大势分析,一个讲讲如何在初期定性题材级别大小的分析框架。
当下大势与板块是有不同观点的。
大势上,今天其实挺奇怪的,在一个模棱两可的位置,走了一个缩量V。
早上开盘,非常流畅的杀跌,10点半见底之后走V,最终拉了一个下影线,最明显的就是中证1000。
算是一种V型走势了。
但这里有两个顾虑:
第一:通常有效的V,往往是在连续杀跌调整阶段,显然当下并不算合适,比如同花顺全A指数,是在高位的。
第二:一般这种V,如果有效,往往伴随着放量,而显然今天并没有,还是在一万亿出头的样子。
所以,感觉这里的指数并不明朗,还是混沌态势。
甚至总觉得这里是要随时调整的。
而板块赚钱效应是另一个观点。
前面提过,军工打出了题材赚钱效应之后(包括一些抱团核心票),是要重视接下来出现的新题材的。
这个节点,新题材有望借着前面军工的肩膀,更进一步。
而当下,板块结构性上也比较清晰:
A,政策驱动的,重组并购;
B,形成初步持续性,且未高潮的:可控核聚变;
C,还有一个就是有点像前几个月机器人那样连续趋势板块的:新消费(美妆,宠物,IP经济等等)
各种风格的板块赚钱效应都存在,依旧符合之前说的:短线情绪上升期。(虽然这段时间,大家并不认可这个,但并不重要。)
尤其重组并购,这是一个逻辑发展空间很大的题材。
一般在初期,我们如何定性一个题材的大小,通常有几个这样的标准:
政策驱动 > =产业驱动 > 新闻驱动 > 小作文驱动
政策驱动,往往是历史上最大的行情发动因素之一。
就比如:05-07年的牛市,其底层就是股权分置改革;13-15年的牛市,其底层是创业板开设+鼓励重组并购与创业+互联网蓬勃发展。
而这次的重组并购新规,如果你去读一下细则,会发现力度很大,在重组并购项目中最大的两个难点:A,监管审核 B,标的交易所需资金周期都给了很大程度的放宽。
所以,这时候,起码是要对这块做一下跟踪和尝试。
对错验证也简单,这种逻辑定性上认为是大题材,且处于初期,正常核心票你按照走势正常规律的合理买点去参与,通常都应该很容易正反馈的。
如果后续反馈很艰难,那么就算看错了。而如果对了,那么节奏就踏对了,也就切入进去了。
所谓牛股是试出来的,我们经常说的 对错不重要,定性与验证才重要,就是这个意思。
一定要先定性,然后去合理的尝试,根据反馈来验证对错。
等到全市场都认可的时候,通常已经是明牌高潮了。
那个时候就只剩下博弈了。
继续说上面的题材大小。
超级题材往往伴随两方面的共振:
就是政策支持+产业发展积极。
无论是之前的新能源,还是去年的低空,包括前阵子的机器人,都符合这种特点。
一方面是政策持续加码,从中央定调到地方逻辑,发展性驱动无限;
另一方面产业在实实在在落地,那么也是发展性驱动无限;
换句话说,就是中间板块走到疲态期,你很容易等到新的利好支持。
这就叫发展性。
新闻驱动的话,就是一些常规的事件驱动:诸如上周的新冠,包括军工,外贸航运,都算。
而新闻驱动程度大小,也有一个简单的标准:
出圈的新闻,往往级别大;不出圈的一般小。
而新闻驱动,有一个特点,就是爆发规模大,但是发展性很差。
就比如前阵子 中日友好那个医生事件,爆发规模之大之广连我村里的小学同学都知道了。但是很快过了几天就没人提起,仿佛没有发生过一样。
类似的,比如去年东北旅游,东北小土豆一样。
这种最大的特点就是,当时你觉得它是天下最大的事情,所有人都在关注,调动各种情绪与注意力,但是过两天,几乎都想不起来了。
而小作文驱动呢,就类似前几天那个什么保健品(那天还专门研究了一下,结果今天,名字叫什么都忘记了。)
这玩意是存在的,但是炒作的驱动点很奇怪,莫名其妙大联动,然后一堆人科普,基本就是小作文的路数了。
多数小作文也不是胡编乱造,只是驱动因素是人为制造的。通常都是一波流,启动即高潮,日内联动。
以上是一个大致的不同属性题材的分类,我们做交易中,往往就是先看一下属于哪种属性,做一个基本的行情级别定性,然后在走势的合理位置去切入,根据反馈来验证对错。
做交易,要主动定性,同时根据反馈不能死认理。
历史上那种,预期很高,最终没有走出来的题材也好多好多,比如,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民币增值/贬值概念,从十年前开始,每年都会被提到,从来都是预期逻辑很大,但是几乎没炒起来过。
今日强趋势股梳理:
化工:中毅达
机器人:大叶股份
军工:利君股份
医美:锦波生物
重组:大千生态
乐高乐园/马:金马游乐
注:这个模块罗列的是当天强势上涨且日K是强趋势的个股,他们仅作为一段时间内的观察标的, 仅为复盘用。
今日主要题材梳理:
并购:天汽模,华夏幸福,综艺股份,湖南天雁,电子城,澳柯玛,达华智能,大千生态;光智科技,金利华电,久吾高科
化工:中毅达,安纳达,吉华集团,永安药业,吉林化纤
军工:成飞集成,利君股份;海格通信,航天彩虹
外贸:南京港,宁波海运,连云港
核聚变:王子新材,中洲特材,百利电气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- 上一篇:沪指窄幅震荡平收,高位抱团股持续活跃
- 下一篇:北交所冲击历史新高,年内涨幅4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