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团缩量高潮
看指数。
是不是下降趋势?是。
是不是调整中继?是。
是不是没有连续大跌?是。
问题就在这,日常我们希望的调整是干净的痛快的,但现在往往是曲折的纠缠的。
一个缺口,硬控了三天。
在大节点没出来之前,盘中博弈基本都是随机性,而且锚定的都是板块和龙头个股。
诸如,板块从无到有的启动,板块从调整到轮动,板块从启动到加速,个股从烂板到弱转强,个股从分歧变一致。
现在的这些也是最难的地方,尤其,事前很难很难预判。
随便看一些首板,你说下面这种,前一天到底要怎么做预案?
我感觉前一天很难推倒出来。
如果每天都要去做这些假设推演,真跟意淫差不多了。
这些走势背后的逻辑差不多是一致的,不依赖大势节奏,板块近期活跃,主要看板块和板块内的个股,某时间从分歧到一致构成短线级别的启动。
如果是做打板,这些做起来会容易些。但如果是做埋伏,会比较累,因为难猜。
如果要猜,就得加上极强的个人主观,而要加主观,不可能所有方向都看好,就得专门盯着极个别的找机会。
就说最近三四天颇有规模的板块,如下:
新消费(IP经济、食品饮料、珠宝、宠物经济、医美),核聚变,创新药,无人物流,固态电池,并购,军工,化工,机器人,等等。
足足十三四个细分,他们几乎都有过涨停潮。
感觉最后,还是要舍。
或者叫,聚焦,做减法。
而聚焦做减法又跟现在的风格冲突,因为每天都在感觉踏空,每天都有好多轮动。
这么多方向,大概率会有一两个自己看好的,如果有,那么好,去给自己的板块定性。
定性板块是主升演绎,还是震荡演绎。
如有板块指数,就看板块指数,如果没有板块指数,就看板块里面的前排龙头个股是否处于单边趋势。
如果是主升演绎,就找调整1-2天的低吸,或者,调整完的前排启动,如上图那几个首板。
如果是震荡演绎,通常是找止跌,止跌离不开性价比,以及指数锚定。
我发现板块主升演绎,情绪通常不管大盘强弱,因为大盘跌也可以当抱团炒,但震荡演绎很依赖大势,就得结合着看了。
举个例子,比如军工、固态、新消费和军工、机器人。
前三个差不多是主升演绎,板块指数和前排个股的趋势属性都很强,而后两个差不多是震荡演绎。
前三个找机会比较多,调整时间也不久,而后两个做起来就会比较难受,因为不知道调整几天才会轮动,故而对买点的节点要求特别高。
要么个股性价比,要么板块性价比,要么大势节点,总得找出来支持的理由。
所以,乍一看以为都能做,实际看完感觉还是得做取舍。
找三两个自己看得懂的,然后按照走势去定性主升还是震荡,最后再匹配相应的交易手法。
该低吸低吸,该启动时打板也行。
第二部分 明日主线题材推演
我现在纠结的是到底要不要降低大势节点的参考比重,按照这种节奏估计一周只能出手一次,确实很折磨人。比如今天,要是觉得午后稍微补个缺就是买点(实际当时没有恐慌很一般),那还不如开盘去冲前排,当时还有更好的选择。
纠结中,等有更好的反思再来分享。
今天抱团各种画图形,刺激老妖开始反抽,差不多是局部高潮了,万亿背景下难的不是当天高潮而是次日能不能接得住,应该是比较难的。所以,分化预期适当注意下,再就是,分化后活下来的还会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