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盘创近十年新高
市场洋溢在牛市的氛围中,但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。各自都有属于各自的烦恼,有赚的少,有没赚的,也有倒霉催亏了的。
哪怕如最强的AI也是各种烦恼,为何英维克涨停了而淳中没有,又懊悔为何当初没有拿住他俩,看见麦格米特,他为什么不涨停,欧陆通你倒是涨,咦,妇联怎么还是绿的?
说好听的反思,叫我还想进步,说不好听的,那就是不知足。
市场给人造成的交易痛感,不是什么不涨而是什么都涨。当什么都不涨时,萤萤微光中能找到聚焦的点,而什么都涨就很难去定性了。
且什么都在涨的形势下,会让人愈发的排斥定性,因为怕错。
因怕错而不去定性,恰恰是错的,正如现在。
所以,还是要找到一个视角,试图去理解当前的市场,无论是大周期还是小周期。
拉长看,市场还是蛮清晰的。
从贸易冲突造成的大跌开始,从4月8日起来的这波上涨,波段节奏的转折点是8月1日,回踩20日线那次。
在那次回踩之前的指数上涨是分歧的犹豫的慢节奏的,但在这次回踩之后的指数上涨呈现出明显的加速, 到现在刚刚两周多,不信你去看近期指数的上涨斜率和K线的波动幅度,明显比之前大很多。
恰好,在8月4日之前的两个多月经常周五跌周一涨,于是最近三个周一又逐渐给人训练出PTSD。
上上周一开始的大涨,从周一爽到周四,连续涨四天才开始分歧。
上周一开始的上涨,从周一持续到周三,周四出现分歧周五反包。
本周一,仍旧延续前面的思路,开门直接大涨。
最开始是军工和机器人周期,后来是液冷周期,再然后PCB、CPO震荡后再创新高,到现在就是各种挖掘细分了,细分的细分。
大家都沉浸在强趋势的博弈氛围中,而实际上交易难度却越来越大,尤其面临选择题上。
越来越多的票,给人感觉:卖也不对,不卖也不对。
以每周当成一个小周期阶段,最近三周就是在加速,每周的开始又都在延续加速。
如果说节奏推演或者预想,我认为现在说的就是。
所以,我感觉属于本周的分歧,可能要比上周来的更早一些。
但分歧之后呢,还是先看修复,这也是当前特定氛围所给予的,不能轻易看空,遇到危险先看空做多。
对于分歧的影响,要看个人的承受能力,比如上周四那次调整,你到底受伤没有?
如果没有,说明有穿越能力,如果有受伤,那注意下节奏就行了。
而分歧的预期对节奏影响最大的是:顺势加速。
换句话说,
a,如果你还打算明天后天做顺势加速,我觉得节奏其实是不太好。
既然如此,今天就该在车上了啊,周末发酵周一抢着上车啊 。
b,如果你想做分歧后修复,那最好要等一波明显跳水后,类似上周四那样。
这里面最怕最怕的是,明明想做分歧跳水,却在没分歧之前提前切入,以为是做分歧,实则接力顺势。(我个人上周四就犯了这个错误,导致周五修复都把自己的持仓给绕开了。)
c,如果是平常心去做跟随,那就是耐心盯着日常的启动先当套利搞一搞,而后根据是否超预期决定去留。
但要注意,这里的启动最好不要是XX的分支联动,否则也还算顺势。
例如今天的影视,从不隶属于谁,这种上涨就属于启动。以及,北交所创去年10月起来新高,这种也是自身的逻辑启动,独立的,不隶属于其他题材,倒可以试试。
说到这,突然想起来盘中看到的一个图了。
不过,如果客观的来说,理想的节奏是:
跟新手学进攻,跟老手学防守。
第二部分 明日主线题材推演
承接上周五,现在今天主要都是顺势,明天应该还是先顺势,直到下一个分歧点到来,而后分化然后换一批再重复。虽然大盘创近十年新高,但近期主流已经集体加速了,尤其液冷、PCB、CPO,只不过,熊市加速=下跌预期,牛市加速=震荡预期。
所以,明天具体的还真不好说,但如有节点,可以参考上周三到上周四的节奏,以及像上周五的过渡过渡预期。所以,会倾向于上面的b或c,随缘看一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