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盛:再次上调寒武纪目标价至2104元,料受益中国云支出扩张

作者:juecan 时间:2025年09月01日 分类:脱水研报

寒武纪(688256.SS):中国云资本支出扩张;2025年营收指引符合预期;目标价上调至2104元人民币;买入

寒武纪公布了强劲的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,2025年营收指引为50亿至70亿元人民币,中值为60亿元人民币(同比增长411%);我们此前预估的65亿元人民币处于指引区间内,较指引中值高出8%。我们维持对寒武纪的乐观看法,并将12个月目标价上调14.7%至2104元人民币(隐含2030年预期市盈率45倍)。2030年预期EBITDA提高8%,2030年预期目标企业价值/EBITDA倍数提高6%。我们上调盈利预测主要基于:(1) AI芯片出货量增加,反映中国云资本支出在AI基础设施投资中的增长、支持性政府政策以及本地芯片组在推理趋势中的崛起;(2) 营收规模扩大和运营效率提升带来的运营支出比率改善。截至2025年6月,公司过去12个月每位工程师创收增至500万元人民币,而2024年12月为200万元人民币。维持买入评级。

中国云资本支出扩张:阿里巴巴2025年第二季度资本支出达390亿元人民币(54亿美元),环比增长57%或同比增长两倍;腾讯2025年第二季度资本支出同比增长119%,表现优于市场担忧。高盛研究将2025/2026年资本支出预期上调23%/17%,预计2026年资本支出同比增长13%(报告链接)。支持性AI政策:国务院新发布指导意见,设定到2027/2030年在六大关键领域(科技、工业、消费、民生、治理、国际合作)新一代智能终端和AI智能体渗透率超70%/90%的目标,重点部署赋能AI设备与提升效能的行动计划。中国AI供应链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强劲增长,寒武纪收入大幅提升,原材料供应(主要为晶圆)稳定,合同负债反映在手订单充足;AI服务器/交换机品牌/ODM厂商受益于中国云资本支出增长,国产芯片推理性能表现达标,本土生态持续完善(例如高速网络释放国产芯片性能,推动AI服务器集群规模化)。

正如我们在2025年初强调的,我们对先进制程持乐观态度,因为2024年底本地基础模型(如DeepSeek)发布后,生成式AI的发展将利好中国半导体在IP、设计、晶圆代工、先进封装和SPE领域的进步。我们于2月将中芯国际评级上调至买入,3月将芯原股份和中微公司评级上调至买入,4月将寒武纪评级上调至买入,目标价为1223元人民币。除中国半导体外,华勤技术(AI服务器)6月被加入买入名单,7月我们将浪潮信息(AI服务器)评级上调至买入,8月首次覆盖锐捷网络(数据中心交换机)并给予买入评级,8月还将商汤科技(AI软件)评级上调至买入。

寒武纪的六个图表

图表1:寒武纪AI芯片:2025E-30E年出货量和ASP趋势预测上调1-9%

图表2:寒武纪AI芯片出货量增长 AI芯片出货量和ASP趋势:寒武纪对比英伟达对比AMD

图表3:原材料供应稳定,订单强劲,每位工程师创收增加 寒武纪在2025年上半年:原材料、合同负债、每位工程师创收

图表4:中国云资本支出扩张 中国云资本支出趋势

图表5:寒武纪营收趋势

图表6:寒武纪12个月远期企业价值/销售额

盈利修正

我们将2025-30年的净利润分别上调34%/21%/19%/11%/11%/11%,主要基于AI芯片出货量增加和运营支出比率降低,反映中国云资本支出扩张、支持性AI政策鼓励AI基础设施投资、本地生态系统在推理需求增长中的崛起,以及寒武纪强劲的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和严格的成本控制。

我们预计寒武纪在AI芯片(涵盖训练和推理)和软件(灵活且可扩展的编码系统,允许终端用户在其AI芯片上轻松开发基础模型算法及相关应用)方面的持续研发投资,将增强其在本地AI芯片市场的领先地位,并将其客户从软件公司、企业(如电信公司、金融机构)扩展到更多互联网公司和中国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。

我们预计寒武纪2025年的AI芯片出货量为145,000单位,到2028年和2030年将分别超过100万和200万单位。根据IDC的数据,中国AI芯片市场在2024年为190亿美元,预计2025年同比增长36%至260亿美元,并在2025-2028年以29%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550亿美元。我们预计寒武纪的AI芯片在2025年和2028年将分别贡献9.12亿美元和61亿美元的收入,或在中国市场占据4%和11%的市场份额(2024年为1%)。

图表7:盈利修正

图表8:寒武纪损益表

估值

我们继续使用折现的企业价值/EBITDA来推导我们的12个月目标价,并继续使用2030E作为基准年,因为2030E的EBITDA利润率(23%)更接近全球同行(英伟达/AMD在2027E分别为66%/26%)。我们将2030E EBITDA的EV/EBITDA倍数从65倍提高到69倍,并以12.7%的股本成本(无变化)折现回2026E(无变化)。我们继续通过同行的交易EV/EBITDA与未来年度基本面(EBITDA同比增长和EBITDA利润率)的比率来推导EV/EBITDA倍数。我们使用的同行是中国半导体本地领导者,并使用这些同行的2026E EV/EBITDA与2027E EBITDA同比增长和EBITDA利润率的平均比率来推导我们的寒武纪目标EV/EBITDA倍数。在1.5倍(无变化,报告链接)和更高的2030E EBITDA同比增长(24%对比之前的23%)以及2030E EBITDA利润率(23%对比之前的22%)的情况下,我们的目标EV/EBITDA倍数更新为69倍(对比之前的65倍)。我们的新12个月目标价为2104元人民币(对比之前的1835元人民币)。维持买入评级。

2030E企业价值/销售额交叉检查:我们的新目标价2104元人民币隐含2030E企业价值/销售额为10倍(对比2030E销售额同比增长42%),低于公司自2022年以来的交易范围(22-61倍企业价值/销售额),但处于全球同行的交易范围内:英伟达目前的2026E企业价值/销售额为15倍(对比2026-2027E平均销售额同比增长26%),AMD目前的2026E企业价值/销售额为7倍(对比2026-2027E平均销售额同比增长16%),显示我们的估值并不高估。

2026E市盈率交叉检查:我们的新目标价2104元人民币隐含2026E市盈率为239倍(对比2027E净利润同比增长109%和运营利润率为26%),或1.8倍比率,这在中国半导体同行中处于合理范围,这些同行在2027E享有超过30%的净利润同比增长,比率范围为0.9-3.4倍,反映我们的估值并不高估。

2030E市盈率交叉检查:我们的新目标价2104元人民币隐含2030E市盈率为45倍(对比2030E净利润同比增长21%和运营利润率为23%),或1.0倍比率,这与中国半导体同行一致,这些同行在2027E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为14%-26%,比率范围为0.6-1.5倍,平均比率为0.9倍,反映我们的估值并不高估。

图表9:寒武纪折现2030E企业价值/EBITDA

图表10:寒武纪估值交叉检查:短期市盈率与类似增长率同行的未来年度基本面对比

图表11:寒武纪估值交叉检查:长期市盈率与类似增长率同行的未来年度基本面对比

目标价风险和方法论 - 寒武纪估值:我们对寒武纪的评级为买入。我们的12个月目标价2104元人民币是通过折现企业价值/EBITDA分析得出的。我们对2030E EBITDA应用69倍的企业价值/EBITDA,并以12.7%的股本成本折现回2026E。我们的69倍目标企业价值/EBITDA倍数是根据AI芯片同行的交易企业价值/EBITDA与未来年度基本面(EBITDA同比增长和EBITDA利润率)的相关性得出的。

关键下行风险:

1. 晶圆供应限制:寒武纪于2022年12月被加入美国实体名单。

2. 云芯片开发进展慢于预期。

3. 云芯片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。

相关推荐